名校之所以為名校,一般人就以該校畢業生的成績及日後成就為準則。
六十年代港英政府的精英教育制度下培養了很多現今的領導人才,當然包括當前參選特首紅人煲呔曾,和什麼華仁仔、皇仁仔、英皇仔、拔萃仔、喇沙仔、聖Paul仔…...一大堆。
但歷史的同期,有一間從來未被認定過是名校,在香港創立了接近五十年,到現今還迄立不倒的著名私校,除出了個學生王子鄧光榮為人知外,培養出大批遍佈世界各地畢業生,默默締造着國際華人成功史卻甚少被提及,這間叫新法書院。
話說六零年代末,一位在新法書院學生,中五會考成績裴然,皇仁馬上收錄他讀中六,他衹讀了兩星期便轉回新法,原因是他不習慣皇仁的教師太懶惰!
兩年後考matri(後補:當年入香港大學必考的試),成績比和他做了兩周同學的鄺其志還好。但他拒絕進香港大學,赴美國升學。他現今是氣象學家,任職美國太空總署,據說决定太空穿梭機能否如期發射,是要他say yes的!
今天和一位鄧光榮學弟打球,輸得很不甘心,冷嘲熱諷他一下:「你球技了得,一定是名校出來!」
「高球有沒有名校我不知,」他禁不了喜悅地答:「學生質優才是一切!」(完)
#####
本文原登於《明報周刊》專欄〈高球型而尚〉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高球型而尚 ]